本資料整理自2006年4月至2020年4月,福爾摩沙衛星三號任務期間透過掩星觀測實驗酬載所觀測的電離層特徵參數。原始資料來源為台灣科學資料處理中心(Taiwan Analysis Center for COSMIC, TACC)提供之Level 2電離層產品ionPrf,此種檔案之格式為網路通用資料格式(NetCDF),單一檔案內包含Global Data以及Profile Data兩大類。太空科學研究資料庫提供每日ionPrf檔案內Global Data的匯整資料集,主要為最大電子濃度值(Maximum electron density, edmax);資料年月日、世界標準時間和當地時間(year, doy, hour, minute, edmaxtime, edmaxlct);資料點高度、地理緯度和地理經度(edmaxalt, edmaxlat, edmaxlon),並整理成CSV格式,以利使用者便於分析並進行更多電離層相關研究。
同時提醒使用者,資料中最大電子濃度及其對應之高度並不一定就是電離層層峰濃度(NmF2)及層峰高度(hmF2)。此數值為資料反掩時由Profile Data中自動判斷濃度最大值之處(圖一),因此當有散塊E層(Sporadic E,Es)發生或數值異常時(圖二),其電子濃度可能超過F層層峰濃度並被記錄成為Global Data中的最大電子濃度,因而無法準確還原電離層特徵,若要針對NmF2及hmF2進行分析與研究前請務必再次進行資料篩選。
太空科學研究資料庫提供每日ionPrf檔案內Global Data的匯整資料集,該資料集為CSV格式。
每個匯整資料集的檔案命名格式為ionPrf_yyyy_mm_dd.csv,名稱中yyyy為西元年、mm為月份、dd為日期。
yr | 年份 |
doy | 一年中的第幾天 |
hr | 掩星觀測時刻 (小時) |
min | 掩星觀測時刻 (分鐘) |
edmaxtime | 最大電子濃度發生時GPS time (s) |
edmaxlct | 最大電子濃度發生之當地時間 (hr) |
edmaxalt | 最大電子濃度發生高度 (km) |
edmaxlat | 最大電子濃度發生緯度 (°N) |
edmaxlon | 最大電子濃度發生經度 (°E) |
edmax | 最大電子濃度 (#/cm3) |
福衛三號電離層掩星觀測特徵資料彙整的網頁製作,乃是參考台灣科學資料處理中心(TACC)福衛三號資料格式說明,若使用者想獲得更多相關說明,可參考該網站。